作為全國首個住房租賃團體標準,由山東省房地產協會編制的《住房租賃經營服務規范》團體標準近日正式實施。該住房租賃標準明確提出,經過改造加建的“隔斷房”只要符合相關標準,也可對外出租,但人均使用面積不得低于6平方米。同時,合法合規的廠房及商業用房等,經行業主管部門同意后,也可用于住房租賃經營。
“隔斷房”出租得符合三條件
不少剛畢業的大學生會選擇“群租”來降低生活開支,但往往存在隱患。尤其是合租過程中,不少房主或中介將原有房屋進行隔斷改造,原本一套二居室房屋被隔成擁有七八個房間的“群租房”。
“隔斷房”究竟是否合規,始終是一個問號。濟南禮寓創始人王棟告訴記者,他所創辦的禮寓主要面向剛畢業的大學生,通過對原有房屋改造,將原本擁有兩三個臥室的房子變成四五個臥室的公寓對外出租。“我們改造后的房屋符合消防和安全標準,包括在公共走廊設置了安全出口等指示牌,但有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我,這種符合相關標準的隔斷房究竟合不合規?”
王棟的疑問有了答案。根據《住房租賃經營服務規范》團體標準,在原房屋戶型基礎上對起居室裝修改造并加隔斷后,符合標準后可用于房屋租賃經營。“改造后的起居室公共走廊較窄處不應少于1米,房間應符合《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和消防要求,只要滿足這三個要求,就可對外出租了。”山東省房地產協會秘書長孫莉表示。
廠房可改造成公寓和租住房
不過,住房租賃應以原規劃設計或現有住宅設計規范改造為居住空間的房間較小出租單位,其中原始設計為過道、廚房、衛生間、陽臺、儲物間和地下儲藏室等非居住空間,以及單套住房改造加建廚房、衛生間的不應對外出租。
同時,出租用于居住的房屋,承租人人均使用面積不得低于6平方米,單間居住人數不應超過2個成年人,這其中不含過道、廚房、衛生間、陽臺、儲物間和地下儲藏室,且宜高于當地政府規定的單間租住人數和人均租住面積標準。承租人與同住人之間具有贍養、撫養、扶養義務關系及醫療護理等特殊情況的除外。
此外,合法合規的廠房、商業用房等,在房屋結構符合改造條件前提下,經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同意后,也可改造為長短租住房(公寓)、人才公寓、老年公寓等用于租賃經營。
“住房租賃企業改造住房,應征得產權人同意或授權,并不得損壞或擅自變動房屋承重結構、主體結構。應確保房屋防水、排污功能有效才行。”孫莉表示。
生活日報 記者高玉龍